162016-06
2016-06-16
【新新传媒季】“评锐新声·理性言说”——第三届大学生评论大赛决赛圆满落幕
本新闻来自:SJC•本科生工作办公室
6月15日,来自全国10余所高校的20名选手齐聚珞珈山,针砭时弊,“感国运之变化、立时代之潮头、发时代之先声”,角逐第三届大学生评论大赛决赛冠军。
本次大赛由湖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、共青团湖北省委指导,大阳城娱乐43335(中国)有限公司、荆楚网、湖北省网络文化协会网络研究分会主办,荆楚网官方微博微信、大阳城娱乐43335(中国)有限公司团委官方微信“新传你和我”、东湖评论、东湖社区作为官方网络平台全程支持。
湖北省网信办网络队伍建设处处长刘世奎,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总编辑助理、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、荆楚网总编辑张先国,共青团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贺茂林,公司公司党委书记吴爱军等领导出席了本次比赛。浙江省网信办徐岚、湖北日报评论理论中心主任李琼以及6位“大学生网络评论实训基地”老师担任评委,精彩点评可谓妙语连珠。
自4月18日本次活动启动以来,大赛收到了200多篇评论作品,根据思想性、时效性、专业性的基本原则,20位选手进入6月15日的线下决赛。决赛分为“微评论”和“理论前沿”两个环节,选手分别根据抽选的话题现场限时进行微博评论撰写及2分钟现场评论。其中, 第一环节“微评论”,评委用ipad给选手的参赛微博打分。
一次思想的碰撞交锋
在短短两个半小时内,20名参赛选手围绕8个网络热点话题,分别在微评论、理论前沿两个环节,运用新媒体手段发布微博评论,现场阐述观点,引导舆论。在微评论环节,针对深圳警察暴力执法行为,参赛选手张楚婕认为:“恶性个案的背后是大众群体和公权力两方的撕裂。”杜伟则提出质疑:“没有谁否认警方有执法权,但问题在于警权的边界,手无寸铁的普罗大众如何有效监管警权?”
围绕地方改名事件,徐梦云认为,“中国人都有寻根观念,地方改名应该权衡利弊,理智对待,切莫以文化名过分追求复古。”程曼诗则提出疑问,“地方改名到底触碰了谁的神经?对于居住此地数十年的居民而言,往往感觉不到好处,反而要承担因更名产生的巨大成本。”
针对“儿童节偷鸡腿妈妈”,范娜娜提出:“泛滥的爱心让大家陷入比惨的怪圈,底层人民必须靠出格获得舆论关注。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机制才是长久之策。”周璨的观点开门见山,“以爱之名给孩子‘送’上的这份礼物,已伤害到商家合法权益,理应受到法律制裁,不能以任何理由挑战法律的权威。”
参赛选手观点明确,言简意赅,不时得到观众的热烈掌声。
一个交流切磋的平台
大赛邀请了来自政府、媒体、高校等单位的8名人士担任评委,并有嘉宾现场观赛。湖北日报评论理论中心主任李琼在点评时表示,同学们的思考方向全面,针对地名改名事件,既看到了地方改名对社会生活的冲击,也看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,思考有深度。
参赛选手开阔的视野、深度的思考和流畅的表达,给共青团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贺茂林留下深刻印象。他表示,未来,优秀的大学生将成为我们新闻评论的中流砥柱,希望荆楚网以及各高校继续支持鼓励大学生的写作创作,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新闻舆论主战场中来。
看完20位选手的比赛,湖北省网信办网络队伍建设处处长刘世奎感慨颇深,“我为大家的热情参与感动,在目前众说纷纭的环境下,同学们的表现证明,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舆论的生力军,有你们这样的青年在,我们的舆论不会乱。”
来自公司2015级新生张楚婕说:“其实最大的收获,是通过比赛结识了很多来自不同高校的优秀的新闻人。我才大一,只是个评论的初学者,但我相信自己会越走越好。”
最终,经过激烈角逐,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大二学生王颜玉夺得冠军,我司2015级新生张楚婕获第三名。
据悉,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作为我司第一届新新传媒季的重要板块,旨在更好地培养新闻评论人才,引导大学生养成关注社会、善于思考、理性表达的能力,启迪和培养中国当代大学生“感国运之变化,立时代之潮头,发时代之先声”。
附:获奖选手名单
一等奖:
王颜玉,华中科技大学
佳作奖:
张松超,华中科技大学
张楚婕,公司
程曼诗,湖北大学
优秀奖:
王言虎,山西大学
班志斌,重庆大学
徐梦云,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
杨映瑜,华中科技大学
胡雅纯,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
王 杨,华中师范大学
本次大赛由湖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、共青团湖北省委指导,大阳城娱乐43335(中国)有限公司、荆楚网、湖北省网络文化协会网络研究分会主办,荆楚网官方微博微信、大阳城娱乐43335(中国)有限公司团委官方微信“新传你和我”、东湖评论、东湖社区作为官方网络平台全程支持。
湖北省网信办网络队伍建设处处长刘世奎,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总编辑助理、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、荆楚网总编辑张先国,共青团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贺茂林,公司公司党委书记吴爱军等领导出席了本次比赛。浙江省网信办徐岚、湖北日报评论理论中心主任李琼以及6位“大学生网络评论实训基地”老师担任评委,精彩点评可谓妙语连珠。
自4月18日本次活动启动以来,大赛收到了200多篇评论作品,根据思想性、时效性、专业性的基本原则,20位选手进入6月15日的线下决赛。决赛分为“微评论”和“理论前沿”两个环节,选手分别根据抽选的话题现场限时进行微博评论撰写及2分钟现场评论。其中, 第一环节“微评论”,评委用ipad给选手的参赛微博打分。
一次思想的碰撞交锋
在短短两个半小时内,20名参赛选手围绕8个网络热点话题,分别在微评论、理论前沿两个环节,运用新媒体手段发布微博评论,现场阐述观点,引导舆论。在微评论环节,针对深圳警察暴力执法行为,参赛选手张楚婕认为:“恶性个案的背后是大众群体和公权力两方的撕裂。”杜伟则提出质疑:“没有谁否认警方有执法权,但问题在于警权的边界,手无寸铁的普罗大众如何有效监管警权?”
围绕地方改名事件,徐梦云认为,“中国人都有寻根观念,地方改名应该权衡利弊,理智对待,切莫以文化名过分追求复古。”程曼诗则提出疑问,“地方改名到底触碰了谁的神经?对于居住此地数十年的居民而言,往往感觉不到好处,反而要承担因更名产生的巨大成本。”
针对“儿童节偷鸡腿妈妈”,范娜娜提出:“泛滥的爱心让大家陷入比惨的怪圈,底层人民必须靠出格获得舆论关注。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机制才是长久之策。”周璨的观点开门见山,“以爱之名给孩子‘送’上的这份礼物,已伤害到商家合法权益,理应受到法律制裁,不能以任何理由挑战法律的权威。”
参赛选手观点明确,言简意赅,不时得到观众的热烈掌声。
一个交流切磋的平台
大赛邀请了来自政府、媒体、高校等单位的8名人士担任评委,并有嘉宾现场观赛。湖北日报评论理论中心主任李琼在点评时表示,同学们的思考方向全面,针对地名改名事件,既看到了地方改名对社会生活的冲击,也看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,思考有深度。
参赛选手开阔的视野、深度的思考和流畅的表达,给共青团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贺茂林留下深刻印象。他表示,未来,优秀的大学生将成为我们新闻评论的中流砥柱,希望荆楚网以及各高校继续支持鼓励大学生的写作创作,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新闻舆论主战场中来。
看完20位选手的比赛,湖北省网信办网络队伍建设处处长刘世奎感慨颇深,“我为大家的热情参与感动,在目前众说纷纭的环境下,同学们的表现证明,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舆论的生力军,有你们这样的青年在,我们的舆论不会乱。”
来自公司2015级新生张楚婕说:“其实最大的收获,是通过比赛结识了很多来自不同高校的优秀的新闻人。我才大一,只是个评论的初学者,但我相信自己会越走越好。”
最终,经过激烈角逐,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大二学生王颜玉夺得冠军,我司2015级新生张楚婕获第三名。
据悉,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作为我司第一届新新传媒季的重要板块,旨在更好地培养新闻评论人才,引导大学生养成关注社会、善于思考、理性表达的能力,启迪和培养中国当代大学生“感国运之变化,立时代之潮头,发时代之先声”。
附:获奖选手名单
一等奖:
王颜玉,华中科技大学
佳作奖:
张松超,华中科技大学
张楚婕,公司
程曼诗,湖北大学
优秀奖:
王言虎,山西大学
班志斌,重庆大学
徐梦云,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
杨映瑜,华中科技大学
胡雅纯,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
王 杨,华中师范大学
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①凡本网注明“本文章(新闻)来自:SJC”的作品,版权均属于本网,如需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,请在使用时注明“来源:大阳城娱乐43335(中国)有限公司()”。
②凡本网注明“本文章(新闻)来自:XXX(非本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最新新闻
-
周荔华老师谈中国日报国际传播实践:如何通过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
2024-11-14 21:27:16 -
公司党委组织开展廉政教育主题观影活动
2024-11-11 09:49:00 -
快讯 | 陈铭老师获公司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特等奖
2024-11-08 17:51:15 -
2024年跨文化传播研究工作坊 反思与超越: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田野方法
2024-11-08 16:34:26 -
会写更会拍!公司新传人捷报频传
2024-11-06 17:07:01